在上一篇教程中,我们了解到类非常灵活且功能强大,但我们在使用中却极容易过份依赖它。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类的滥用呢?我们可以通过使用“后代选择器”来减少类的使用。
最常用的选择器是类型选择器(或称作元素选择器、简单选择器)和后代选择器。
1.类型选择器。
这种类型的选择器已被我们熟知,它用来筛选特定类型的元素。如段落、锚或标题元素等。
p {color:black;}
a {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;}
h1 {font-weight:blod;}
2.后代选择器。
后代选择器用来筛选特定元素或元素组的后代。后代选择器的表示方法很简单,在父选择器和子选择器之间加一个空格。举个例子。
p span {color:red;}
<p>这是第一段文字<span>这是被Span标记包围的文字,颜色为红色</span></p>
<span>这是第二段文字,颜色不变</span>
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第一段文字中被Span包含的部分的颜色将是红色,其余文字颜色不变。
理解后代选择器的作用了吗?在第一段文字中Span是P的子代(或叫做后代),因为Span包含于P中。所以这段文字的颜色将是CSS中定义的红色。而第二段文字并非P的子代,所以不会应用样式,颜色不变。
现在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很多类了吗?不妨思考一下。
3.伪类
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编程,伪类这个名字乍听起来有点怪。为什么会称作“伪”类呢?(日伪军是不是很熟悉,^-^)
伪类也是类,但它是固定的,CSS中事先定义好的,用来根据文档结构之外的其它条件对元素应用样式。比如链接的状态。它是类,但又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类,所以称作伪类。
我们常用的伪类有四个,其它的一些伪类因在IE中不支持,所以一般不用。
这四个伪类是(伪类前有一个冒号):
:link (链接) :visited (已访问的链接) :hover (鼠标停留状态) :active (激活状态)
其中前面两种称为链接伪类,只能应用于锚(a)元素。后两种称为动态伪类,理论上可以应用于任何元素。
例如,假设默认的标题颜色为黑,访问后是白色,鼠标停留时字体为红色,激活状态为黄色,那么CSS应该怎么写呢?
a:link {color:black;}
a:visited {color:white;}
a:hover {color:red;}
a:active {color:yellow;}
注意事项:这几个伪类组合的时候根据叠层顺序,我们在定义这些链接样式时,一定要按照a:link, a:visited, a:hover, a:actived的顺序书写。可以记为“LoVe HAte”。
4.通用选择器
我觉得它就是个通配符,通用选择器用*表示,它一般用来对页面上所有元素应用样式。例如:让所有元素的填充和空白边置0。
* {padding:0;
margin:0;}
另外,通用选择器和其他选择器结合使用时,通用选择器可以用来对特定元素的所有后代应用样式,或者跳过一级后代。
5.高级选择器
IE对高级选择器基本上不支持,平时用到的很少,但功能却极为强大。此处略去。
4 条评论:
晕,写的真快。跟不上躺了……才看到第三篇……中间扯点实例之类什么的,降低点速度哈~~:-D
应该再加点,ie6及其以前版本虽然不像firefox是标准浏览器,但ie7已经非常接近标准了,对高级选择器,比如子选择器,兄弟选择器,属性选择器,都已经支持了,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兴奋的事,这些高级选择器功能非常实用,为何不详细介绍下呢。
真不要脸 CSS MASTERY里一模一样的内容 也好意思说是自己写的
你有认真读过吗?
发表评论